壹、前言
近年來,國內時聞勞工於職場上遭受主管或同事利用職務或地位上的
優勢予以不當之對待,或遭受顧客、服務對象、其他相關人士之肢體
攻擊、言語侮辱、恐嚇、威脅等霸凌或暴力事件,致發生精神或身體
上的傷害,甚而危及性命等。此等不當行為對於受害之勞工不僅涉及
安全健康、人權問題,也涉及組織效率問題,進而影響國家整體經濟
發展。
為維護勞工權益,職業安全衛生法(以下簡稱職安法)於 102 年修
正第 6 條第 2 項,明定雇主對於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
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應妥為規劃並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及授
權於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以下簡稱設施規則)第 324 條之 3
規範具體措施,並要求事業單位勞工人數達 100 人以上者,參照中
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指引,訂定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並據
以執行,未達 100 人得以執行紀錄或文件代替,未落實法令規定者
,得依法予以裁處;為利事業單位實務推動,勞動部爰於 103 年 9
月依上開設施規則規定,公告訂定本指引,並依實務滾動修正 2 次
,本次修正係因應近期國內發生數起職場霸凌事件,爰參酌業界及專
家學者意見予以修正,強化雇主就發生疑似職場不法侵害事件,進行
內部申訴調查或處理程序等機制。
本指引係提供雇主預防勞工因執行職務,於勞動場所遭受雇主、主管
、同事、服務對象或其他第三方之不法侵害行為,造成身體或精神傷
害之安全衛生措施參考;至個案之違法處理(如已遭受傷害、性騷擾
或跟蹤騷擾等),依職安法施行細則第 11 條規定,應視個案所涉違
反法律(如刑法、性別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醫療法、跟蹤騷
擾防制法、就業服務法或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等)事實,轉
由各該管主管機關或司法機關依規定調查或認定,所述內容非唯一之
方法,事業單位可參照其基本原則建議性作法,並可參考其他先進國
家發布之指引或優良實務,視其規模與人力配置等資源規劃及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