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細則依工會法第六十二條之規定訂定之。
工會名稱應定為某某縣(市)某某業產、職業工會或某某廠(場)產業工會。某某縣(市 )總工會。某某省(市)總工會。中華民國某某工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全國總工會。
工會組織區域跨越縣市行政區域者。由省政府或省政府指定之縣市政府主管跟越省市行政 區域者。跨越省市行政區域者。由社會部或社會部指定之省市政府主管。
工會籌備會設立後。應於三個月內召開成立大會。必要時得呈請主管官署延長之。但延長 之期間。不得逾三個月。
本法第十三條所稱代表僱主行使管理權者。係指業務主管人員及人事管理人員被僱人員。 包括職員及工役。
產業工會會員。因違反廠場規則。經僱主依法解僱者。得不保留其會員資格。
工會會員之除名。應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之決議。 前項除名之會員。得由工會依章程限制其於一定期間內。在該工會區域內從事本業。
本法公布前已加入工會為會員。而依本法之規定喪失會員資格者。應於本法公布後六個月 內退出工會。
凡具有勞資兩重資格同時參加勞資兩種團體者。不得當選為工會理事監事。
工人拒絕加入工會時。經勸告、警告仍不接受者。得由工會依章程規定或會員大會(或會 員代表大會)決議予以一定期間之停業。
工會常務理事在三人以上時。得組織常務理事會。並得互推一人為理事長。處理日常事務 。
候補理事、候補監事遞補理事、監事後。其任期以補足原任理事、監事之任期為限。
當選之理事、監事。自接到工會通知後。如因正當理由不能就任時。應於十日內以書面聲 明之。
理事、監事因故不能出席會議時。得以書面別委託候補理事、監事臨時代表之但每一候補 事、監事以代表一人為限。
凡以員工混合組織之產業工會。其當選理事、監事名額之比例。工人不得少於二分之一。
工會舉行會員代表大會其依法選出之會員代表因故不能出席時。得以書面委託各該工會或 各該本業其他會員代表。代表出席惟須提經各該工會之同意。每一代表並以代表一人為限 。
工會會員如不依法繳納會費。應由工會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者。得予以警告、罰款、 停權等處分。
工會對失業會員。應酌量減免其經常會費。
本法第二十三條所稱工資及會員收入。應將各項津貼及僱主供應之膳宿費計算在內。
縣市總工會、省市總工會、產業工會全國聯合會及全國總工會會員工會入會費。由成立大 會議定徵收之。經常會費由會員大會在各該會員工會收入百分之十範圍內議定徵收之。
產業工會不得組織與該產業同性質之生產合作社。
工會為勞資間糾紛事件之調處。以未經依勞資爭議處理法聲請或交付調解者為限。
本法第五十一條所稱之半數。係指同一省區域內具有成立縣市總工會條件之縣市之半數。 前項縣市。應由各該省社會行政主管官署依據實際情形予以認定。並呈報社會部備案。
跨越縣市之工會。得直接加入省總工會。跨越省市之工會。如無該業工會全國聯合會組織 者。得直接加入全國總工會。
產業工會全國聯合會及全國總工會會址應設於首都。
各縣市各業工人。因不足法定人數。不克單獨組織工會時。得聯合其他同一情形之各業工 人組織該地區各業工人聯合會。其組織辦法另定之。
本法公布前各業工會所組織之省聯合會。應於本法施行後撤銷之。
工會支部所屬之小組。超過十個以上時。得呈准主管官署增設幹事。組織幹事會。並互推 常務幹事一人。處理日常事務。
工會之合併或分立。其進行程序。應參照本法第九條之規定辦法。
本法公布前成立之工會。應依法改組者。限於本法公布後一年內改組完竣。
本細則自公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