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異動條文

法規名稱:
產業人才投資計畫 (民國 97 年 04 月 10 日修正)
1
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以下簡稱本局)為提升在職勞工知識
    、技能、態度,爰結合優質訓練單位提供多元化實務導向的訓練課程
    ,並給予訓練費之補助,以激發在職勞工自主學習,累積個人人力資
    本,以達提升國家整體人力資本目標,特訂定本計畫。
2
二、本計畫預期目標為結合優質訓練單位,提供多元化訓練課程,保障勞
    工參訓品質;提供在職勞工補助經費,以誘發其自主學習意願,並透
    過本局所屬職業訓練中心(以下簡稱職訓中心)之區域性操作,深入
    結合區域訓練機構特色與區域產業需求,以提升本計畫效益。
3
三、本局之任務如下:
(一)本計畫與作業手冊之擬訂、規劃、修正、解釋及宣導事項。
(二)本計畫資訊管理系統之規劃建置及修改事項。
(三)公告本計畫,徵求訓練單位。
(四)公告訓練品質計分卡評核結果。
(五)公告本計畫核准訓練單位及課程。
(六)召開會議(訓練課程複審會議、實地訪視評核行前說明會及檢討會
      、共通核心職能課程師資研習暨回流教育)等。
(七)協調及彙整各職訓中心執行績效之統計資料。
(八)督導職訓中心辦理本計畫及執行情形之檢討等事宜。
(九)共通核心職能課程師資資料庫之建立及課程宣導等事宜。
(十)辦理實地訪視評核相關事宜。
(十一)其他相關事宜。
4
四、職訓中心之任務如下:
(一)提供訓練單位運用資訊系統申請辦訓所需帳號密碼。
(二)受理訓練單位研提訓練計畫,辦理申訓資格及訓練單位課程初審。
(三)訂定轄區內重點產業訓練策略與目標,並報本局核備。
(四)協助延聘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本計畫教師(建置專業師資資料庫提供
      訓練單位參考使用)。
(五)轄區內訓練班次資訊統計事宜。
(六)協助訓練單位辦理招生相關事宜。
(七)審查參訓學員補助資格、結訓相關資料及核撥參訓學員補助經費。
(八)提供意見,協助修正本計畫及作業手冊等相關事宜。
(九)辦理品質查核(不定期不預告抽訪)、申訴受理及管控等相關事宜
      。
(十)召開各項會議(包括辦理本計畫公開說明會、訓練品質計分卡研習
      會、訓練單位承辦人員工作業務暨資訊系統操作說明會、期末檢討
      會議、企業主說明會、聯合招訓相關活動及其他相關會議等)。
(十一)本計畫執行期中、期末績效成果報告。
(十二)督導訓練單位追蹤受訓學員結訓三個月後之後續追蹤。
(十三)其他相關事項。
5
五、訓練單位之任務如下:
(一)依產業及企業訓練需求提報訓練計畫。
(二)提供教學資源、延聘師資(每一課程須延聘具實務經驗師資)、招
      生宣導及辦理訓練。
(三)彙整學員名冊送職訓中心核定。
(四)學員補助資格初審、與學員簽約及協助學員申請補助費。
(五)受訓學員結訓三個月後之後續追蹤,並須於本計畫資訊系統建置追
      蹤紀錄表。
(六)各訓練班次行政、教務、會計及輔導相關配合事項。
(七)依本計畫作業手冊規定辦理相關作業。
6
六、經本局訓練品質計分卡(以下簡稱  TTQS)評核通過之單位(曾參與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實地訪視評核未通過者,應重新接受評核通過),
    其組織章程或執行任務具有辦理訓練相關項目,並符合以下資格之一
    者,得依本計畫提出申請:
(一)教育部核准設立之大專校院。
(二)依法設立並經許可或登記之職業訓練機構、依法設立之勞工、工業
      、商業團體、農民團體、漁民團體、行(職)業專業團體、研究機
      構或財(社)團法人等相關團體。
(三)其他具特殊情形,經本局專案核定者。
7
七、本計畫補助對象為具勞、農保身分,且年滿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本國
    籍在職勞工、在臺大陸配偶已領有長期居留證或工作證之在職勞工或
    外國籍配偶已領有居留證之在職勞工。
    前項年齡以開訓日為基準日。
8
八、本計畫補助參訓學員標準如下:
(一)以訓練單位辦理在職訓練收費標準,補助每一學員百分之八十訓練
      費用,其餘費用由學員自行負擔。每一學員三年內最高補助金額為
      新臺幣(以下同)五萬元。
(二)學員屬特定對象在職勞工(生活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原住民、
      身心障礙者、中高齡者、負擔家計婦女及其他依就業服務法第二十
      四條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補助全額訓練費用。每
      一學員三年內最高補助金額為五萬元。
9
九、本計畫訓練業別以下列業別為優先:
(一)行政院推動「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之十二項業別(人才培
      訓/人力派遣及物業管理服務、工程顧問、文化創意、金融服務、
      流通運輸服務、研發服務、設計服務、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通訊
      媒體、資訊服務、環保服務、觀光及運動休閒)。
(二)本局研訂之策略性產業(詳見作業手冊)。
10
十、訓練課程內容如下:
(一)共通核心職能課程。
(二)國際溝通能力課程。
(三)運用數位能力課程。
(四)研發創新能力課程。
(五)專業技術課程。
(六)管理課程。
11
十一、補助訓練課程分為下列二類:
  (一)由大專校院辦理之學分班課程。
  (二)由大專校院、職業訓練機構、勞工團體、工業團體、商業團體、
        農民團體、漁民團體、行(職)業專業團體、研究機構或財(社
        )團法人等相關團體辦理之非學分班課程。
12
十二、每班核定補助人數上限為四十人,但實際該班次總上課人數至多不
      得超過原所核定班次人數百分之二十(含自費學員),學分班實際
      上課人數依教育部規定辦理,惟每班補助人數辦理仍依本局核定補
      助人數為限。
13
十三、每班訓練時數至少十六小時以上,最高以不超過一百四十四小時為
      原則,且非學分班開課期間不得超過四個月(學分班依教育部之規
      定辦理)。
14
十四、訓練師資分為下列三類:
  (一)學分班依教育部規定辦理。
  (二)共通核心職能課程,須由本局共通核心職能課程師資資料庫中遴
        選。
  (三)專業相關訓練課程之師資應由訓練單位自訂講師甄選遴聘辦法,
        並須於申請訓練計畫時敘明(可參考「職業訓練師甄審遴聘辦法
        」之相關資格規定)。
15
十五、訓練單位申請及辦理訓練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研提訓練計畫時,應依作業手冊之規定,檢附相關文件於規定期
        限內向立案所在地之本局所屬職訓中心遞件申請。
  (二)計畫分上、下半年度受理申請,受理期間本局另行公告之。
  (三)訓練課程辦理期間分為上、下年度,上半年度之開訓日期自本局
        核定日之次日起至六月三十日止,下半年度之開訓日期自本局核
        定日之次日起至十一月十日止。
  (四)訓練班次地點不得跨越訓練單位組織區域(企業專班不在此限)
        。大專校院辦理訓練班次應以校本部及分校所在地點為限,設有
        推廣教育中心者,得依教育部規定規劃該中心訓練班次地點(企
        業專班不在此限)。
  (五)訓練課程之結訓期限學分班應依教育部之規定辦理,非學分班應
        於當年度十一月三十日前結訓。
16
十六、訓練單位申請年度訓練計畫應檢附以下文件:
  (一)訓練單位基本資料表。
  (二)訓練班別計畫表。
  (三)訓練計畫總表(含經費明細表)。
  (四)訓練計畫場地資料表。
  (五)訓練計畫師資名冊。
  (六)其他經本局規定之文件。
      訓練單位應依本局核定之訓練計畫及作業手冊規定辦理訓練。
17
十七、訓練單位所提訓練計畫之經費編列標準,依作業手冊之規定。
18
十八、訓練課程內容如涉及智慧財產權之爭議者,應由訓練單位自行負責
      。
19
十九、訓練單位所提訓練計畫之審查方式如下:
  (一)初審由職訓中心邀集相關專家學者組成審查小組共五人(審查小
        組由各職訓中心遴聘之,其中三人須為外聘委員)。
  (二)複審由本局邀集相關專家學者組成審查小組共五人(其中三人須
        為外聘委員)召開複審會議。
20
二十、本計畫執行方式如下:
  (一)訓練單位應依作業手冊規定將開訓資料函送相關文件至轄區職訓
        中心。
  (二)訓練單位應與參訓學員簽訂契約,且不得超收或以其他名目增收
        費用;訓練單位如未能如期開班時,應全數退還學員已繳交之費
        用。
  (三)訓練單位申請辦理之訓練計畫經核定公告後,若須計畫變更,應
        依作業手冊規定提報職訓中心同意後辦理。
  (四)訓練班次結訓後,訓練單位應依作業手冊之規定填報結訓資料,
        並於規定期限內,函送相關結訓資料至職訓中心,審核通過後核
        撥補助經費予學員。
  (五)訓練學員缺課時數超過全期訓練時數三分之一者,或經訓練單位
        考核,成績未達所定標準者,均不得發給學習結業證書或學分證
        明。
21
二十一、本計畫督導考核機制得採定期(由本局邀集產、學專家共同組成
        實地訪視評核小組,依訓練單位所提出之訓練計畫進行實地訪視
        評核)及不定期方式(由職訓中心不定期實地抽訪、電話抽訪)
        稽核。
22
二十二、訓練單位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本局所屬職訓中心除追繳其不當收
        取之費用外,並自作出不予補助處分日或司法機關判決確定日起
        三年內不予受理申請本計畫:
    (一)以其他名義向學員收取本局未核定之費用。
    (二)收取訓練費後,未開班且未退還學員訓練費。
    (三)以不實人頭虛列名額申領補助費。
    (四)訓練班次轉包予其他單位辦理。
    (五)以同一訓練計畫重複向本局所屬職訓中心及其他單位申請經費
          補助。
    (六)妨礙、拒絕接受本局及所屬職訓中心不定期訓練查訪輔導或訓
          練績效評估,經本局或所屬職訓中心函告期限辦理仍不配合者
          。
    (七)其他違反法令或辦理不善之情形,經本局所屬職訓中心限期改
          善,屆期未改善者。
    (八)行政、會計核銷等作業未依作業手冊辦理,或變更訓練計畫內
          容未函送本局所屬職訓中心備查,經本局所屬職訓中心限期改
          善,屆期未改善者。
    (九)招生廣告不實或預先廣告經本局所屬職訓中心限期改善,屆期
          未改善者。
    (十)經本局所屬職訓中心取消該班次補助,未依契約內容退還已向
          學員收取之訓練費,經去函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
23
二十三、參訓學員未取得學習結業證書(依作業手冊規定開立)或學分證
        明、缺席時數超過課程總時數三分之一或參訓期間有他人代簽出
        席、本人卻未實際上課之情事,本局所屬職訓中心不予補助,若
        已核撥補助費,應予繳回。
24
二十四、參訓學員有偽造文書或以不實資料申領補助費等情事者,本局所
        屬職訓中心除不予撥付補助費或追繳已撥付之補助費外,並自作
        出不予補助處分日或司法機關判決確定日起三年內不予補助。
25
二十五、訓練單位應於學員訓練時數完成後,檢具學員名冊(除基本資料
        外,應含學員個人銀行帳戶)及學習結業證書送本局審核後,憑
        以撥付補助。受訓學員未取得學習結業證書或資格經審查不符補
        助資格條件者,不予補助。
26
二十六、參訓學員於受訓期間或結訓後仍需配合本局、職訓中心、訓練單
        位辦理不預告訪視、訓練績效評估及追蹤考核。
27
二十七、訓練單位應將原始憑證保留存放至少十年,本局必要時得派員抽
        查。
28
二十八、訓練單位所屬轄區範圍及本局所屬職訓中心送件聯絡方式如下:
    (一)北區職訓中心:臺北縣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
          、連江縣;聯絡電話:02-89903608#355 。
    (二)桃園職訓中心: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聯絡電話:03-4
          855368#338。
    (三)中區職訓中心:臺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聯絡電話:04-2
          3592181#270 。
    (四)臺南職訓中心:雲林縣、嘉義縣市、臺南縣市;聯絡電話:06
          -6985945#305。
    (五)南區職訓中心:高雄縣市、屏東縣、臺東縣、澎湖縣;聯絡電
          話:07-8210171#802。
29
二十九、本計畫奉核定後施行,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