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令函公告

勞檢一字第 0930031687 號 公告 - 相關法條

勞動基準法(民國 91 年 12 月 25 日) 非現行版本現行法規

第 75 條
違反第五條規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萬元以下罰
金。
第 76 條
違反第六條規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
金。
第 77 條
違反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第二項、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
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三項或第六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萬元以下罰金。
第 78 條
違反第十三條、第十七條、第二十六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或第五十
五條第一項規定者,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第 79 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七條、第九條第一項、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一
    項、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八
    條第二項、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
    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
    一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九條第一項、第五十六條第一項、第五十
    九條、第六十五條第一項、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六十八條、
    第七十條或第七十四條第二項規定者。
二、違反主管機關依第二十七條限期給付工資或第三十三條調整工作時間
    之命令者。
三、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四十三條所定假期或事假以外期間內工資給付
    之最低標準者。
違反第四十九條第五項規定者,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經處罰鍰
仍不改善者,得連續處罰。
第 80 條
拒絕、規避或阻撓勞工檢查員依法執行職務者,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
罰鍰。

勞工安全衛生法(民國 91 年 06 月 12 日) 非現行版本現行法規

第 5 條
雇主對左列事項應有符合標準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
一、防止機械、器具、設備等引起之危害。
二、防止爆炸性、發火性等物質引起之危害。
三、防止電、熱及其他之能引起之危害。
四、防止採石、採掘、裝卸、搬運、堆積及採伐等作業中引起之危害。
五、防止有墜落、崩塌等之虞之作業場所引起之危害。
六、防止高壓氣體引起之危害。
七、防止原料、材料、氣體、蒸氣、粉塵、溶劑、化學物品、含毒性物質
    、缺氧空氣、生物病原體等引起之危害。
八、防止輻射線、高溫、低溫、超音波、噪音、振動、異常氣壓等引起之
    危害。
九、防止監視儀表、精密作業等引起之危害。
十、防止廢氣、廢液、殘渣等廢棄物引起之危害。
十一、防止水患、火災等引起之危害。
雇主對於勞工就業場所之通道、地板、階梯或通風、採光、照明、保溫、
防濕、休息、避難、急救、醫療及其他為保護勞工健康及安全設備應妥為
規劃,並採取必要之措施。
前二項必要之設備及措施等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4 條
雇主應依其事業之規模、性質,實施安全衛生管理;並應依中央主管機關
之規定,設置勞工安全衛生組織、人員。
雇主對於第五條第一項之設備及其作業,應訂定自動檢查計畫實施自動檢
查。
前二項勞工安全衛生組織、人員、管理及自動檢查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
關定之。
第 16 條
事業單位以其事業招人承攬時,其承攬人就承攬部分負本法所定雇主之責
任;原事業單位就職業災害補償仍應與承攬人負連帶責任。再承攬者亦同
。
第 17 條
事業單位以其事業之全部或一部分交付承攬時,應於事前告知該承攬人有
關其事業工作環境、危害因素暨本法及有關安全衛生規定應採取之措施。
承攬人就其承攬之全部或一部分交付再承攬時,承攬人亦應依前項規定告
知再承攬人。
第 18 條
事業單位與承攬人、再承攬人分別僱用勞工共同作業時,為防止職業災害
,原事業單位應採取左列必要措施:
一、設置協議組織,並指定工作場所負責人,擔任指揮及協調之工作。
二、工作之連繫與調整。
三、工作場所之巡視。
四、相關承攬事業間之安全衛生教育之指導及協助。
五、其他為防止職業災害之必要事項。
事業單位分別交付二個以上承攬人共同作業而未參與共同作業時,應指定
承攬人之一負前項原事業單位之責任。
第 27 條
主管機關及檢查機構對於各事業單位工作場所得實施檢查。其有不合規定
者,應告知違反法令條款並通知限期改善;其不如期改善或已發生職業災
害或有發生職業災害之虞時,得通知其部分或全部停工。勞工於停工期間
,應由雇主照給工資。
第 31 條
違反第五條第一項或第八條第一項之規定,致發生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第一
款之職業災害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五萬元
以下罰金。
法人犯前項之罪者,除處罰其負責人外,對該法人亦科以前項之罰金。
第 32 條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九萬元
以下罰金:
一、違反第五條第一項或第八條第一項之規定,致發生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第二款之職業災害。
二、違反第十條第一項、第二十條第一項、第二十一條第一項、第二十二
    條第一項或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第四項之規定。
三、違反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依第二十七條所發停工之通知。
法人犯前項之罪者,除處罰其負責人外,對該法人亦科以前項之罰金。
第 33 條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五條第一項或第六條之規定,經通知限期改善而不如期改善。
二、違反第八條第一項、第十一條第一項、第十五條或第二十八條第一項
    之規定。
三、拒絕、規避或阻撓依本法規定之檢查。
第 34 條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五條第二項、第七條第一項、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十
    四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二十五條第一項或第二
    十九條之規定,經通知限期改善而不如期改善。
二、違反第九條、第十三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四
    條或第三十條第二項之規定。
三、依第二十七條之規定,應給付工資而不給付。
第 35 條
違反第十二條第四項、第二十三條第三項或第二十五條第二項之規定者,
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

加強勞工安全衛生法第十七條及第十八條檢查注意事項(民國 92 年 04 月 24 日) 非現行版本現行法規

1
一  目的: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以下簡稱本會) 為落實行政院「維護公共安全方
    案」,督促事業單位確實建立責任照顧制度精神,要求營造業、製造
    業、電訊業、水電煤氣業等原事業單位建立照顧承攬人勞工之安全衛
    生管理體系,訂定本注意事項。

勞動檢查法(民國 91 年 05 月 29 日) 非現行版本現行法規

第 6 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參酌我國勞動條件現況、安全衛生條件、職業災害嚴重率
及傷害頻率之情況,於年度開始前六個月公告並宣導勞動檢查方針,其內
容為:
一、優先受檢查事業單位之選擇原則。
二、監督檢查重點。
三、檢查及處理原則。
四、其他必要事項。
勞動檢查機構應於前項檢查方針公告後三個月內,擬定勞動監督檢查計畫
,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備後實施。
第 27 條
勞動檢查機構對事業單位工作場所發生重大職業災害時,應立即指派勞動
檢查員前往實施檢查,調查職業災害原因及責任;其發現非立即停工不足
以避免職業災害擴大者,應就發生災害場所以書面通知事業單位部分或全
部停工。
第 28 條
勞動檢查機構指派勞動檢查員對各事業單位工作場所實施安全衛生檢查時
,發現勞工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得就該場所以書面通知事業單位逕予先
行停工。
前項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之情事,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29 條
勞動檢查員對事業單位未依勞動檢查機構通知限期改善事項辦理,而有發
生職業災害之虞時,應陳報所屬勞動檢查機構;勞動檢查機構於認有必要
時,得以書面通知事業單位部分或全部停工。
第 31 條
代行檢查員進入事業單位實施檢查時,應主動出示代行檢查證,並告知雇
主指派人員在場。
代行檢查員於實施危險性機械或設備之檢查後,合格者,應即於原合格證
上簽署,註明有效期限;不合格者,應告知事業單位不合格事項,並陳報
所屬代行檢查機構函請勞動檢查機構依法處理。
前項不合格之危險性機械或設備,非經檢查合格,不得使用。
第一項之代行檢查證,由中央主管機關製發之。
第 34 條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五萬
元以下罰金:
一、違反第二十六條規定,使勞工在未經審查或檢查合格之工作場所作業
    者。
二、違反第二十七條至第二十九條停工通知者。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因執行
業務犯前項之罪者,除處罰其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亦科以前項之
罰金。

就業服務法(民國 92 年 05 月 16 日) 非現行版本現行法規

第 1 條
為促進國民就業,以增進社會及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
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違反勞工安全衛生法及勞動檢查法罰鍰案件處理要點(民國 92 年 03 月 25 日) 非現行版本現行法規

1
一  為執行勞工安全衛生法 (以下簡稱「安衛法」) 及勞動檢查法 (以下
    簡稱「勞檢法」) 規定之行政罰鍰案件,訂定本要點。